2019年冰岛之旅(3) - 多彩的高地兰德曼纳劳卡(Landmannalaugar)
甲城老武 2019-08-24
兰德曼纳劳卡(Landmannalaugar,简称Laugar)是Fjallabak自然保护区(Fjallabak Nature Reserve)里面的一个地名, 处于冰岛的高地地区,也是冰岛最多彩的地方。 这个地方吸引人的地方是五彩的山,一大片黒耀岩区, 开满鲜花的河谷,和在河谷地的天然温泉。
冰岛的高地地区是户外运动爱好者的天堂,兰德曼纳劳卡有很多短的步道,兰德曼纳劳卡是55公里长的劳卡布道(Laugavegur)在北端的起点, 该布道通向雷神谷(Þórsmörk),再往25公里可以到达Skógar。 正因为它是热门的户外活动的目的地, 夏季里每天也有从雷克雅未克开往这里的游览车。 通往这里的道路不止一条, 但一般车辆来这里最安全的路线从西部沿着32或26号公路,接F26,转F208, 最后再转F224。 这条路上虽然有两段是F路,但河流上面有桥梁。 我们前一晚住在Highland Center,第二天很快就达到了。 出去的时候沿着F225向东行驶, 一路上跨过了两天大河,有点惊心动魄。
兰德曼纳劳卡的设施很简单,有一个很大的露营区,使用厕所要付费,但按家庭算价格还算不贵。刚到兰德曼纳劳卡的时候有些迷茫,事先列出的一大堆步道的名字也对不上号。干脆就挑人流多的路走。穿过一片黒耀岩区,随着人流往左直奔到处冒着白雾的地区。 这片地热区处在山脚下,它的后面是一个紫红色的山头。 我带着女儿和儿子一鼓作气地登上了山顶,而领导则因为恐高,在半路就下山了。山顶上风很大,风景也无敌,刚才走过的那片黑曜岩区在高处一览无余。 回来后整理照片的时候再查地图,才知道爬上去的那个山头正是我们原来计划中的硫磺波浪山(Brennisteinsalda)。这次游兰德曼纳劳卡也有几点遗憾, 原来计划中的几个风景点竟然糊里糊涂地错过了,其中一处是Sigöldugljufur 峡谷, 另一处是Bláhylur火山口湖。 这里的主要原因是沿F208公路进去的时候沿路遇上了好几辆车,结果我们紧跟前面的车,后面又被别的车跟着,一路上人家没有停车,我们也就稀里糊涂地漏掉了自己的目标。 诚然,西方人都热衷于登山、步行,风景对它们并不重要,而我的目的是看风景,爬山走路只是不得已的手段。
兰德曼纳劳卡的地质背景
兰德曼纳劳卡地区多彩的山上的岩石是流纹岩,山脚下的熔岩田是黑曜岩。对一般的游客,首先的问题是流纹岩和黑曜岩是什么岩石。 而对曾经从事过地质研究的我而言,问题是为什么这些岩石会在这里出现。一下的几个段落就这两个问题做简短的讨论。
岩浆岩,也称为火成岩,顾名思义就是由岩浆形成的岩石,而岩浆是由于地下的岩石被高温熔融后产生的。岩浆在近地表还有携带一些液体和气体。 地表上形成的岩浆岩叫喷出岩,也叫称为山岩,而在地下形成的岩浆岩则称为侵入岩。 由于侵入岩是在地下形成的,从岩浆的侵入到冷却凝固成为岩石有一个缓慢的过程,从而有利于矿物晶体形成与成长。距地面越深,冷凝的时间就越长,岩石的矿物晶体颗粒也就越大,这种区别也反映在岩石的名称上,如同属基性岩类的辉长岩和辉绿岩, 前者由于产生在地下深处,它的矿物颗粒就比较大。在地表形成的火山岩由于岩浆凝结的速度快,来不及形成矿物晶体,基本山全是无序的玻璃物。 由于火山喷发的方式多样,形成的火山岩也有不同的类别,流动的岩浆形成的岩石称为熔岩,而由剧烈喷发出的火山灰,火山弹形成的岩石则统称为火山碎屑岩。
岩浆岩的分类有多个方案,除了上述描述性的方法外,最常用的一种是按照岩石中所含的二氧化硅的比例的化学分类。 在岩浆岩中,铁、镁元素是难舍难分的的一个集团, 而硅、铝元素则是亲密无间的另一个集团,这两个集团相互竞争,如果岩石中铁、镁元素的含量高了,硅、铝元素的含量就相当地低了,形成的岩石黑乎乎的,比重也很大。 反之,硅、铝元素的含量高的岩石,颜色较浅,比重也明显的低。 化学分类按照岩浆岩中二氧化硅的含量由低到高划分为超基性岩(SiO2 <45%), 基性岩(SiO2 45-52%), 中性岩(SiO2 52-63%)和酸性岩(SiO2 >63%)四个大类, 其中后三类岩浆岩在自然界很常见。 具体岩石的名称是综合了化学分类,形成环境和岩石的外表形态等多种因素。 下面的表格代表性的岩浆岩的侵入岩和火山熔岩(不包括火山碎屑岩)的岩石名称:
基性岩(SiO2 45-52%) | 中性岩(SiO2 52-63%) | 酸性岩(SiO2 >63%) | |
---|---|---|---|
侵入岩 | 辉长岩, 辉绿岩(矿物颗粒较细,形成于地下较浅的地方) |
闪长岩 | 花岗岩 |
火山熔岩 | 玄武岩 | 安山岩 | 流纹岩 |
兰德曼纳劳卡地区的流纹岩和黑曜岩, 基本上全是酸性岩,Laugahraun黑曜岩田是1477年的火山喷发形成的,当时地面上是厚厚的冰盖, 而周围的山上的流纹岩形成的时间更早些。 酸性岩与在冰岛地区占绝对多数的基性熔岩玄武岩完全相反,也与它处的大洋中脊的位置相抵触。 在正常的板块构造中,大洋中脊上产生的岩石几乎全部是玄武岩,而在板块俯冲带后方的造山带中产生的岩石以中性岩和酸性岩为主, 如南美的安第斯山,北美西部的内华达山脉, 雅鲁藏布江北的岗底斯山脉。 本人初次听到冰岛高地的流纹岩有些诧异,感到冰岛地区忽然间从板块扩张带变成了板块俯冲带。 随着阅读了一些文献后,疑虑就渐渐解开了。 早期的板块构造理论,完满地解释了板块边界的岩浆活动,但无法解释板块内部的岩浆活动,比如处在太平洋板块内部的夏威夷岛链。 于是就有了补充板块构造理论的地幔熱缕观点,在地质学界得到了广泛的接受,又来又被从地震数据反演的模型证实。 地幔熱缕,也叫地幔柱,是指温度异常高的物质从地幔的深处向上移动, 最终到达地面形成热点, 它携带的物质和热能造成了岩浆活动,夏威夷岛链, 美国的黄石公园等都是由于地幔熱缕形成的。 早就冰岛的地质作用除了大西洋中脊外,地幔熱缕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, 尤其是地幔熱缕将冰岛从海底世界提拔到了海平面以上。 现今的冰岛,热点的位置在岛的东南,与大洋中脊的西支重合。 关于冰岛的地质构造, 本人将在另一篇里专们讲解, 请有兴趣的读者继续关注。 地幔熱缕造成了冰岛下面异常厚的大洋地壳,并带来了持续不断的物质和热量,也造就了除了大洋扩张外的另外一种火山活动机制。这样, 兰德曼纳劳卡地区的流纹岩和黑曜岩的谜团也就不难理解了。